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设备标准(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8:20:44  浏览:88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设备标准(试行)

卫生部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设备标准(试行)

1984年5月23日,卫生部

为了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使现代化的科学仪器更好地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服务,特制定《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设备标准》(试行),供各地配备仪器设备的参考。此标准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和中医科研单位附属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和独立中医门诊部以及综合医院中医科(有病床者)也可参考配置。
一、医疗设备配备原则
1.中医医院一般医疗设备原则上不低于同级西医综合医院的标准。
2.首先应考虑常规需用的基本设备,其次根据购置经费的来源再考虑高、精、尖设备。
3.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规模、技术力量、专业特长和财力等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增添和更新。
4.对多科重复出现和大型、贵重医疗设备,各医院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专管共用”的办法,提高设备使用率。
二、医疗设备标准
单位:门诊急诊室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 心电图机 | 1 | 1 | 1 |
基 | 示 波 机 | 1 | 1 | 1 |
| 除颤起搏器 | 1 | 1 | 1 | 附示波装置
本 | 自动洗胃机 | 1 | 1 | 1 |
| 电动吸引器 | 1 | 1 | 2 |
设 | 电动呼吸器 | | 1 | 1 |
| 超声雾化器 | | 1 | 1 |
备 | 救 护 车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 麻 醉 机 | | 1 | 1 |
| 电 针 仪 | 若干 | 若干 | 若干 |
------------|--------------|------------|------------|------------|----------------------
教学、科研需| 监 护 仪 | | 1 | 1 |
要或有条件增| 急救车装置 | | 1 | 1~2 | 设吸氧、吸引、人工呼
设仪器 | | | | |吸、心电图机、除颤起搏
| | | | |器、输液、简易手术等。
----------------------------------------------------------------------------------------------
单位:综合手术室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万能手术床 | 1 | 2--3 | 4--5 |
|无影灯 | 1 | 2--3 | 4--5 | (七、九、十二头)
|麻醉机 | 1 | 2--3 | 4--5 |
基 |电动吸引器 | 1 | 2 | 3 |
|电动呼吸器 | 1 | 2 | 2 |
|电针麻仪 | 若干 | 若干 | 若干 |
本 |高压灭菌锅 | 1 | 1 | 2 |
|各种手术刀包 | 若干 | 若干 | 若干 |
|高频电刀 | | 1 | 1--2 |
设 |骨锯 | | 1 | 1 |
|心电图机 | | 1 | 1 |
|心脏除颤起搏器| | 1 | 1 |
备 |移动式X光机 | | 1 | 1 |
|气管镜 | | 2 | 2 |
|食道镜 | | 2 | 2 |
|膀胱镜 | | 2 | 2 |
|乙状结肠内窥镜| | 2 | 2 |
|腹腔镜 | | 1 | 1--2 |
|电冰箱 | | 1 | 1 |
|空调设备 | | 1 | 1(套) |
------------|--------------|------------|------------|------------|----------------------
教学、科研需|复苏装置 | | 1(套) | 1(套) |有条件可另设复苏室
要或有条件时|人工心肺机 | | 1 | 1 |
设置 |监护仪 | | | 1 |(单人)
|显微外科设备 | | | 1(套) |成套
----------------------------------------------------------------------------------------------
单位:药检室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显微镜 | 1 | 1 | 1 |
|析光计 | 1 | 1 | 1 |
|旋光计 | 1 | 1 | 1 |
基 |酸度计 | 1 | 2 | 3 |
|光电分析天平 | 1 | 1 | 1 |
|上皿天平 | 1 | 1 | 1 |
本 |崩解仪 | 1 | 1 | 1 |
|电冰箱 | 1 | 1 | 1 |
|恒温机 | 1 | 1 | 1 |
设 |干燥器 | 1 | 1 | 1 |
|离心机 | 1 | 2 | 2 | 中、高速各一
|比重天平 | | 1 | 1 |
备 |光电分光光度计| | 1 | 1 |
|搅拌机 | | 1 | 1 |
|真空泵 | | 1 | 1 |
|超净工作台 | | | 1 |
------------|--------------|------------|------------|------------|----------------------
教学、科研需|粘度计 | | 1 | 1 |
要或有条件时|电位滴定器 | | 1 | 1 |
设置 |液相层析仪 | | 1 | 1 |
|气相层析仪 | | 1 | 1 |
|紫外分光光度计| | | 1 |
|酶标分光光度计| | | 1 |
|薄层扫描仪 | | | 1 |
|低温冰箱 | | | 1 |
----------------------------------------------------------------------------------------------
单位:制剂室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真空泵 | 1 | 2 | 3 |
基 |恒温干燥箱 | 1 | 2 | 2 |
|电冰箱 | 1 | 2 | 3 |
本 |空调装置 | 1 | 1 | 1 | 套
|酸度计 | 1 | 1 | 1 |
设 |崩解仪 | 1 | 1 | 1 |
|安瓿灌封机 | | 1 | 1 |
备 |流通蒸气灭菌器 | | 1 | 2 |
|澄明度检查仪 | | 1 | 2 |
|快速水份测定仪 | | 1 | 1 |
|大输液流水装置 | | 1 | 1 | 套
------------|----------------|------------|------------|------------|----------------------
教学、科研需|薄膜蒸发器 | 1 | 2 | 3 |
要或有条件时|耐酸泵 | 1 | 2 | 3 |
设置 |恒温恒湿机 | 1 | 1 | 1 |
|加压泵 | 1 | 1 | 1 |
|大型远红外干燥设| | | 1 |
|备 | | | |
------------------------------------------------------------------------------------------------
单位:制剂室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中草药自动洗药机| 1 | 1--2 | 1--2 |
|中草药切药机 | 1 | 2 | 2 | (多功能)
|自动炒药机 | 1 | 1--2 | 1--2 |
|小型球磨机 | 1 | 1--2 | 1--2 |
|电动粉碎颗粒机 | 1 | 1 | 1 |
|烘干机 | 1 | 1 | 1 |
基 |电动铁研船 | 1 | 1--2 | 2 |
|水丸机 | 1 | 1 | 1--2 |
|自动密丸机 | 1 | 1 | 1 |
本 |压片机 | 1 | 1 | 2 |
|糖衣机 | 1 | 1 | 2 |
|软膏机(锅) | 1 | 1 | 1 |
设 |搓条机 | 1 | 1 | 2 |
|气雾干燥机 | 1 | 2(套) | 4(套) |(500立升)
备 |自动洗瓶机 | 1 | 1 | 2 |
|自动搅拌机 | 1 | 1 | 2 |
|封瓶装置 | 1 | 1 | 1 |
|干燥箱 | 1 | 1 | 2--3 | (中、大)
|浓缩缸 | 1 | 2 | 2 |
|抽滤泵 | 1 | 4 | 4 | (加压、减压)
|高压灭菌锅 | 1 | 2 | 2--3 | (11人、柜式)
|塔式蒸馏器 | 1 | 1 | 2 |
|安瓿抽干机 | 1 | 2 | 2 |
|夹层反应锅 | 1 | 1 | 2 | (50立升)
| | 1 | 2 | 2 | (100立升)
| | 1 | 2 | 2 | (200立升)
------------------------------------------------------------------------------------------------
单位:功能检查科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心电图机 | | 4 | 6 |其中四~六导1~2架
|超声心动图机 | | 1 | 1 |
基 |平板运动试验机 | | 1 | 1 |
|心电向量机 | | 1 | 1 |
本 |心音图机 | | 1 | 1 |
|脑电图机 | | 1 | 1 |
设 |脑血流图机 | | 1 | 1 |
|A型超声诊断仪 | | 2 | 3 |
备 |B型超声诊断仪 | | 1 | 2 |包括各类专用探头、照、
| | | | | 录相等配套装置
|多普勒成像仪 | | 2 | 2 |
|肌电图机 | | 1 | 1 |
|基础代谢机 | | 1 | 1 |
------------|----------------|------------|------------|------------|----------------------
教学、科研需|多导生理记录仪 | | 1 | 1 |
要或有条件时|微循环显微镜 | | | 1 |
设置 | | | | |
------------------------------------------------------------------------------------------------
*(1)不包括各科专用仪器设备
(2)100张床以下医院该项设备归内科
单位:内窥镜室*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基 |纤维食道镜 | | 1 | 2 |
|纤维胃镜 | | 1--2 | 2--3 |
本 |纤维十二指肠镜 | | 1 | 2 |
|纤维结肠镜 | | 1 | 2 |
设 |纤维膀胱镜 | | 1 | 2 |
|照相机 | | 1 | 1 |
备 |纤维腹腔镜 | | 1 | 2 | 手术室已备者,可不
|纤维气管镜 | | 1 | 2 | 再重复设置
------------|----------------|------------|------------|------------|----------------------
教学、科研需|教学镜 | | 1 | 1 |附录相装置
要或有条件时|电视内窥镜 | | | 1 |
设置 | | | | |
------------------------------------------------------------------------------------------------
*100张床医院不设此科室
单位:检验科(包括血库)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显微镜 | 5 | 8--10 |11--12 |
|电冰箱 | 2--3 | 4--6 | 5--7 |
|离心机 | 2 | 4--5 | 6 | 大、中、小
|恒温箱 | 1 | 3 | 4 |
基 |干燥箱 | 2 | 2 | 3 |
|保温水浴箱 | 1 | 2 | 3 |
|震荡器 | 1 | 2 | 2 |
本 |电泳仪 | 1 | 2 | 3 |
|分析天平 | 1 | 2 | 3 |
|真空泵 | 1 | 2 | 3 |
设 |光电比色计 | 2 | 3 | 4 |
|酸度计 | 1 | 1 | 2 |
|全自动分析天平 | | 1 | 2 |
备 |火焰光度计 | | 1 | 1 |
|光电分光光度计 | | 1 | 1 |
|紫外分光光度计 | | 1 | 1 |
|旋涡混合器 | | 1 | 1 |
|高温电炉 | | 1 | 2 |
|血库冰箱 | | 2 | 3--4 |
------------|----------------|------------|------------|------------|----------------------
教学、科研需|电子血球计数器 | | 1 | 1 |
要或有条件时|自动光密度计 | | 1 | 1 |
设置 |自动分析仪 | | 1 | 1 |
|酶标分析仪 | | 1 | 1 |
|萤光显微镜 | | 1 | 2 |
|血气分析仪 | | | 1 |
|电视显微镜 | | | 1 |
|气相层析仪 | | | 1 |
|高速离心机 | | | 1 |
|低温冰箱 | | | 1 |
|纤维照相仪 | | | 1 |
------------------------------------------------------------------------------------------------
单位:放射科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 |500(床)|
------------|----------------|------------|--------------|------------|--------------------------
|X线机 | 2 | 3 | 4 |A代表50MA机
| | (A、B)|(B、C、D)|(B、B、 |B代表200MA机
基 | | | | C、D) |C代表500MA机
| | | | |D代表800~100MA机
本 |胃肠检查专用X | | 1 | 2 |
|线机 | | | |
设 |软线摄影机 | | 1 | 1 |
|移动式X光机 | | 1 | 2 |
备 |间接摄影装置 | | 1 | 1 |
|胶片自动装洗装置| | 1 | 1 |
------------|----------------|------------|--------------|------------|----------------------
教学、科研需|心血管摄影装置 | | 1 | 1 | 套
要或有条件时| | | | |
设置 | | | | |
----------------------------------------------------------------------------------------------------
单位:病理科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显微镜 | | 2--3 | 3--4 |
基 |电冰箱 | | 2 | 2 |
|干烤箱 | | 2 | 2 |
本 |冷冻切片机 | | 1 | 1 |
|石腊切片机 | | 1 | 1 |
设 |自动脱水机 | | 1 | 1 |
|自动磨刀机 | | 1 | 1 |
备 |自动开颅器 | | | 1 |
|尸解全部器析 | | | 1 | 套
------------|----------------|------------|------------|------------|----------------------
教学、科研需|万能显微镜 | | 1 | 1 | 附位相差摄影装置
要或有条件时|细胞自动筛选器 | | 1 | 1 |
设置 |显微摄影装置 | | 1 | 1 |
|超薄切片机 | | 1 | 1 |
|萤光显微镜 | | | 1 |
|高速离心机 | | | 1 |
|恒温冷冻切片机 | | | 1 |
------------------------------------------------------------------------------------------------
单位:内科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超声诊断仪(A)型| 1 | | |
基 |心电图机 | 1 | 1 | 2 |
|人工呼吸器 | 1 | 1 | 2 |
|电动吸引器 | 1 | 2 | 2 |
本 |舌象仪 | 1 | 1--2 | 2 |
|脉象仪 | 1 | 1 | 1 |
|模拟气功治疗仪 | 1 | 2 | 2 |
设 |电针仪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超声雾化器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除颤起搏器 | | 1 | 2 |
备 |监护仪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显微镜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
教学、科研需|高压氧舱 | | 1 | 1--2 |
要或有条件时|血液透析器 | | | 1--2 |
设置 |血气分析器 | | | 1 |
|自动全能肺功能测 | | | 1 |
|定仪 | | | |
|中心监护室设备 | | | 1 | 套
--------------------------------------------------------------------------------------------------
单位:妇产科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流产电吸引器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基 |阴道镜 | 1 | 1 | 2 |
本 |显微镜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设 |多普勒成像仪 | 1 | 1 | 2 |
备 |胎儿心电图机 | 1 | 1 | 1 |
|综合产床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
教学、科研需|子宫内窥镜 | | 1 | 2 |
要或有条件时|液氮低温治疗机 | | 1 | 1 |
设置 | | | | |
--------------------------------------------------------------------------------------------------
单位:眼科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电气直象镜 | 1 | 2--3 | 3--4 |
|手持裂隙灯 | 1 | | |
基 |眼动脉压计 | 1 | 2 | 4 |
|视野计 | | 1 | 1 |
本 |裂隙灯显微镜 | | 1 | 2 | 包括附件、房角镜、三
| | | | |面镜等。
设 |激光治疗机 | | 1 | 1 |
|白内障手术器 | | 1 | 2 | 套
备 |白内障冷冻器 | | 1 | 2 | 套
|冰箱 | | 1 | 1 |
------------|------------------|------------|------------|------------|----------------------
教学、科研需|角膜移植器 | | 1 | 1--2 | 套
要或有条件时|微型器械 | | 1 | 1 |
设置 |电子验光仪 | | 1 | 1 |
|手术显微镜 | | 1 | 1 |
|电眼压计 | | 1 | 1 |
|前房深度计 | | 1 | 1 |
|电视野计 | | 1 | 1 |
|眼底照相装置 | | 1 | 1 | 套
--------------------------------------------------------------------------------------------------
单位:耳鼻喉科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基 |鼓气电耳镜 | 1 | 2 | 2 |
本 |直接喉镜 | 1 | 2 | 2 |
设 |手术器械 | | | | 按实际需要配备
备 | | | | |
------------|------------------|------------|------------|------------|----------------------
教学、科研需|电测听器 | | | 1 |
要或有条件时|动态喉镜 | | | 1 |
设置 |喉纤维窥镜 | | | 1 |
|前庭检查仪 | | | 1 |
--------------------------------------------------------------------------------------------------
单位:供应室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综合冲洗机 | 1 | 1 | 1 |
基 |高压消毒锅 | 1 | 2 | 3 | (柜式)
本 |蒸馏器 | 1 | 2 | 2 |
设 |热风干燥箱 | | | | 按实际需要定量
备 |棉球机 | | 1 | 1 |
|切纱布机 | | 1 | 1 |
--------------------------------------------------------------------------------------------------
单位:免疫室
--------------------------------------------------------------------------------------------------
| | 数量(台、个) |
类 别 | 品 名 |----------------------------------------| 备 注
| |100(床)|300(床)|500(床)|
------------|------------------|------------|------------|------------|----------------------
|电动分析天平 | | 1 | 1 |
基 |pH测定仪 | | 1 | 1 |
本 |光电比色计 | | 1 | 1 |
设 |分光光度计 | | 1 | 1 |
备 |光学显微镜 | | 2 | 3 |
|解剖显微镜 | | 1 | 1 |
|萤光显微镜 | | 1 | 1 |
|电泳仪 | | 2 | 2 |
|细胞电泳仪 | | 1 | 1 |
|粘度计 | | 1 | 1 |
|自动加液器 | | 2--3 | 2--3 |
|小型离心机 | | 1 | 1 |
|中速离心机 | | 2 | 2 |
|高速离心机 | | 1 | 1 |
|温箱 | | 2 | 2 |
|冰箱 | | 2 | 2 |
|干燥箱 | | 1 | 1 |
|水浴箱 | | 1 | 1 |
|微量注射器 | | 2 | 2 |
|微型振荡器 | | 1 | 1 |
|组织捣碎机 | | 1 | 1 |
|莱氏过滤器 | | 1 | 1 |
|冷冻水平切片机 | | 1 | 1 |
|二氧化碳培养箱 | | 1 | 1 |
|超净工作台 | | 1 | 1 |
|低温冰箱 | | | 1 |
|闪烁仪 | | | 1 |
------------|------------------|------------|------------|------------|----------------------
教学、科研需|免疫化学测定仪 | | | 1 |
要或有条件时| | | | |
设置 | | | | |
--------------------------------------------------------------------------------------------------
说 明
一、本医疗设备标准,是根据(1)目前各医院现有条件,(2)发展前景,(3)教学、科研需要,(4)参考西医医院设备,(5)征求有关专业人员意见初步划分制定。
二、本设备标准,将仪器分为(1)基本设备,(2)教学、科研需要或有条件时设置两类。各医院可根据本院性质、任务、规模、业务专长及其他具体条件适当增减调整。
三、本设备标准中,未列入的科室,可根据收治的病种、任务、专长等情况酌情配备。
四、本设备标准,原则上为各科专用设备,各临床科室某些常规必备的医疗护理设备,如呼吸机、吸引器、雾化器、电针仪、冰箱及教学所需的幻灯机等,价格较低的仪器设备均未列入表内。
五、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的医院,根据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需要,可设立中心实验室,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必要时亦可另行添置。
六、本设备标准,只编设了医疗、教学、科研仪器。各医院所需的生活用车、病床、家具等,按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另行配备。
七、本设备标准所列100床位、300床位、500床位为参考床位基数,分别相当于县、地(市)、省及省级以上三级医院规模。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的通知

工信部联规[2008]329号


四川、甘肃、陕西省各有关部门和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国办函[2008]54号)的总体部署,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68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通信基础设施重建直接关系到灾区通信服务的正常化,对改善灾区人民生产生活将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重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通信运营企业要充分认识灾后重建任务的艰巨性,树立全局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灾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城乡规划、土地征用、电力引入、资源共享等方面,对通信基础设施重建予以积极支持。省通信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落实有关政策,督促企业加快重建工作。通信运营企业要结合《规划》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资金,切实做好通信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doc





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

编制依据: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22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
《国务院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52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688号)

编制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四川、甘肃、陕西省部分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大面积受损,灾区通信几乎全部中断。地震发生后,通信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迅速抢通抗震信息“生命线”,有效保证指挥畅通,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建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灾区通信服务的正常化,对提高灾区重建的速度和效率、改善灾区人民生产生活将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部署和总体要求,为指导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重建,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规划汶川地震灾后实施通信基础设施重建的重要依据。
一、灾区通信基础设施受损情况
汶川地震给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公众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四川全省近35%的移动通信基站受损,受灾严重地区与外部的通信全面阻断,部分地区基层生产组织遭到毁灭性打击,灾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停滞,直接经济损失共计67.94亿元。
专栏1 通信基础设施受损情况
受损项 四川 甘肃 陕西 合计
移动通信基站受损(个) 10010 1078 3456 14544
固定无线接入基站受损(个) 11729 3318 518 15565
通信线路受损(皮长公里) 26550 6965 2396 35911
通信倒断杆数量(根) 153249 35089 6983 195321
通信局所受损(个) 3092 462 426 3981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60.23 3.85 3.86 67.94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企业紧急动员、密切协同、上下联动,迅速成立通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各级通信保障预案,第一时间组成抢险突击队。通信业展现了大无畏精神,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生命代价,全部完成了重灾乡镇的抢通任务,迅速有效地保障了抗震救灾的通信需求。
此次特大地震灾害中,通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公众通信网应对特大自然灾害能力仍有欠缺、应急通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国家确定的四川、甘肃和陕西省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 个县(市、区)。总面积13.26万平方公里,震前乡镇1271 个、行政村14565 个,2007 年末总人口1986.7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41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050 元、3533 元。
规划期为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
专栏2 规划范围
省份 地市 受灾县、市、区
四川 成都 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
绵阳 北川县、平武县、安县、江油市、涪城区、游仙区、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
德阳 绵竹市、什邡市、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
广元 青川县、利州区、剑阁县、朝天区、元坝区、苍溪县、旺苍县
雅安 汉源县、宝兴县、芦山县、石棉县
阿坝 汶川县、茂县、理县、小金县、黑水县、松潘县、九寨沟县
巴中 南江县
南充 阆中市
甘肃 陇南 武都区、两当县、西和县、成县、康县、文县、徽县
甘南 舟曲县
陕西 汉中 宁强县、略阳县、勉县
宝鸡 陈仓区

(二)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灾区恢复重建的迫切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建设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天地一体的通信基础设施,提升通信服务水平、灾备应急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紧密围绕灾区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恢复重建通信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通信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灾区信息化,支撑灾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以基站、杆路、线缆、管道、局房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统筹协调通信网络建设,切实推进设施共建共享和网络互联互通,有效减少重复建设。
——远近结合、协调发展。坚持重建通信网络与服务临时安置相结合,在满足灾区过渡安置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通信资源的再利用,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坚持网络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网络重建既要经济实用,迅速满足近期需求,又要符合技术趋势和国家政策,利于未来长期演进。
——系统设计、保障安全。在加快设施重建的同时,要注重不同通信手段的综合利用,加强设施建设与网络运行的协调,全面提高公众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坚持“平战结合”,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统筹资源,加快完善应急通信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能力。
(四)重建目标
加快通信基础设施重建,加强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全面恢复并提升信息通信服务水平,满足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保障需要,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通信网络做到覆盖无盲点、服务无盲区,农村地区做到乡乡能上网,通电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灾区通信服务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异地重建区域建成通信设施与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综合示范区。
——基本形成平战结合、天地一体、高效协同的应急通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实现灾区通信服务的正常化
加快灾区通信恢复保障工作,大力推进临时恢复向永久保障转变、基本通信能力覆盖向全面通信服务转变。
——加快灾区安置点公众通信设施建设,实现所有活动板房区、帐篷集中区等受灾群众居民安置点的通信覆盖。加快灾区公众通信临时性通信手段的更替,提升通信能力,实现固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全业务覆盖与服务。加快恢复农村正常通信能力,对于暂时未恢复通电通路、人口相对稀少的乡镇,继续确保应急通信手段,持续提供通信服务。
——加快灾区通信生产组织的正常化,重新组建受毁灭性损失的县城及基层通信的生产体系,加快恢复通信营业服务网点和服务队伍。
(二)高起点重建公众通信网
以需求为导向,恢复重建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先进实用、覆盖完善、高效高质公众通信网。
——采用先进成熟技术建设宽带化、IP化、智能化固定通信网络。加快向下一代网的演进。推进“光进铜退”和宽带提速,提升宽带网络性能,打造精品互联网。实现城区光纤到楼,乡镇光纤到乡,条件具备的地区光纤到村。
——建设广覆盖、高质量宽带移动通信网。全面恢复重建损毁的移动基站和移动通信网络,提升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结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整体部署,构建高速移动通信网络环境。
专栏3 公众通信网重建规模
领域 项目 四川 甘肃 陕西 合计
固定通信网 交换机容量(万线) 97 16 — 113
宽带接入设备容量(万线) 49.4 6.4 — 55.8
移动通信网 核心网容量(万户) 912.2 80.4 43 1035.6
移动通信基站数量(个) 6287 927 595 7809
传输网 光缆(皮长公里) 56527 8553 5696 70775
电缆(皮长公里) 11470 572 790 12833
传输设备(端) 15857 914 561 17332
局房土建 业务用房面积(万平方米) 48.5 8.4 11.9 68.7
村村通电话 新开通电话行政村(个) 1720 784 279 2783
——建设大容量、高可靠传输网。采用密集波分和大容量SDH设备,适时应用ASON等新技术,提高网络通道调度灵活性和保护能力。加大微波、卫星等传输手段在部分山区的建设力度。
——结合市政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建设通信业务用房、通信管道以及无线通信基站,统筹市电引入、发电机组、蓄电池配备等电源建设。
——根据灾后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加快灾区农村通信网络恢复重建工作。深入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完成行政村通电话目标的同时,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继续推进宽带互联网向乡镇的拓展,加快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三)全面提升公众通信网安全可靠性
继续贯彻实施和强化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可靠性措施,结合网络技术进步和地震灾害暴露出的新问题,全面提高通信网络安全可靠性。
——强化系统设计,在网络建设与配置上实现多节点、多平面、多路由和多手段,保障网络安全可靠性。
专栏4 通信网络安全可靠性
通信业务网 话音业务骨干网、数据业务骨干网均采用双节点、双路由、双归属方式互为备份,提高容灾能力;
光缆传输网 灾区各县要具备2条以上出县光缆路由;本地网骨干节点间、干线骨干节点间实现光缆网物理多路由,光缆网拓扑结构向网状网演进;接入光缆建设以物理双路由为主,条件具备的地区优先形成环路保护。传输系统采取双节点、双平面等多种安全保障措施。
多技术手段应用 传输手段继续保持光缆为主,灾害易发地区加大微波等无线技术和卫星等手段的应用力度,形成多技术手段安全容灾能力。
多网络间容灾备份 固定网和移动网之间、传统电路交换语音网和NGN语音网之间通过互联互通形成容灾互备机制。探索建设各运营企业骨干机楼间的光缆调度环,实现部分骨干光缆的不同运营商路由备份。
——加大设备容灾和网络容灾新技术应用,适度提升通信设备和网络整体配置冗余度,根据国家调整的灾区地震区划、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防,提高网络容灾等级和抗灾能力。
——建设适量高山移动通信基站和面向特殊需求的高可靠移动基站,提高机房和供电配备标准,配置有线、无线或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保障紧急情况下的通信能力。
——扩容无线网、交换机、传输设备、宽带接入等通信设备,提升话务负荷能力。强化网络话务疏通控制能力,建立和完善紧急情况下应对海量话务的全网协同机制与实施操作流程,保障通信业务有效疏通。
(四)强化应急通信系统建设
针对汶川地震应急通信的经验和问题,结合国家应急通信体系的调整和完善,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快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努力构建天地一体、高效协同的应急通信体系,保障紧急情况下各级政府的指挥调度。
——加快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工程的实施,组建灾区省级通信应急指挥调度平台,配置通信机动指挥调度装备,形成具有指挥、调度、管理、监测采集等多项功能的通信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充分发挥卫星等无线通信手段受地形、灾害影响小的优势,加快卫星应急通信和短波应急通信能力建设,适度加强受灾省的卫星和短波设备配置。
专栏5 应急通信
通信应急指挥调度 建设省级通信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机动指挥调度装备,实现部省、跨部门以及政企系统的互联,形成中央、地方、现场三级的高效一体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卫星应急通信 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卫星应急通信装备建设,配置卫星主站、卫星端站、便携端站、卫星通信车等,在应急状态下提供应急传输通道,解决专用通信及部分公众通信的需求,以及地、县、乡一级应急通信。
短波应急通信 在四川、甘肃和陕西建设短波通信中心并配置车载、便携短波设备。
应急通信装备更新完善 电信运营企业配备应急通信指挥车、应急通信车、车载交换机、通信工程车、应急基站、可携带的CDMA、GSM便携基站、卫星电话终端、集群终端、短波电台等应急通信装备。
应急通信物资储备 在成都建设区域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中心。

应急通信机动电源扩容工程 电信运营企业配置部分可移动的油机设备、可携带的小容量电源设备,为重要电信局所及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应急供电。
——完善应急通信物资配置,结合实际增加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大型设备集中配置,小型化、便携化无线通信终端设备视情况配置到地(市)、县、乡。灾害易发地区重要接入节点配置油机设备、太阳能蓄电设备和备用电池等应急电源储备。
——加强应急通信系统和装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紧急状态下能及时投入使用。积极探索应急通信“平战结合”的有效管理模式。加强应急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和新设备的培训,提高应急通信管理人员和保障队伍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助力灾区信息化建设
打造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助力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利用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服务政府、企业和人民生活,提升重建效率与质量。
——综合利用信息通信网络的多种手段,助力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支撑灾区政府社会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稳定。
——发展面向生产的网络信息服务,助力企业与行业信息化。大力发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的信息综合服务和第三方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移动信息化和移动电子商务,为灾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面向旅游、物流、商贸流通、金融等灾区重点行业,发展网络化综合信息服务。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发挥成都区域通信枢纽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对外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软件服务外包、数字内容等产业发展。
——依托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平台,助力灾区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恢复灾区社会服务,延伸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为灾区教育打造质优价廉宽带网络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参与灾区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与系统建设,推进社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推动灾区中小学教育、医疗卫生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的恢复重建。
——联合各涉农部门,整合信息资源,发挥网络优势,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化平台,大力开发低成本、灵活便捷信息通信服务产品,采用信息包月、资费优惠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提供丰富及时的灾区重建和生产生活信息。
专栏6 信息化建设
区域信息枢纽 建设从成都到国际出入口的高效、直达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成都数据灾备中心。
农村信息化 新开通422个乡镇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新建3500个农村信息服务点、1320个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点以及440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点,为22个乡镇开通互联网网站。
——加快实施“网络牵手、信息助残”行动,推进人文关怀。为残疾人开发和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医疗、娱乐、生活、精神关怀等网络信息服务,推进无障碍服务。
(六)推进设施共建共享
统筹灾区通信网络建设,积极探索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加大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力度,切实有效减少重复建设。
——加强灾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将通信管道、杆路、线缆、局房、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纳入灾区城乡建设规划。
专栏7 资源共享
干线光缆共建 实现小金-日隆-卧龙-映秀、汶川-米亚罗、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北川-茂县、黑水-壤口-刷经寺、丹巴-小金、壤塘-阿坝、金川-丹巴、绵阳-北川-平武、宝兴-小金等线路光缆的共建共享。
资源共享试点 在灾区的异地重建区,结合市政、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规划,组织开展通信管道、杆路、光缆、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综合示范区建设。
——综合考虑网络安全可靠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在通信恢复重建中,重点在无线通信基站、远距离传输光缆和杆路、城市内通信管道等方面开展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内部不同网络资源,以及不同企业的网络资源共建共享。
——注重协调企业间关系,探索建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中成本分担、有偿使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有效机制,确保资源共建共享的效果。
——加强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推动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公共设施中管道、杆路等通信资源的建设,提升社会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

四、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规划落实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省政府共同负责相关省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实施的领导工作,电信运营企业集团公司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分析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其它中央部委的政策协调,强化通信与交通、铁路、电力、广电等部门的相互协作。
督促重建规划落实。电信运营企业依据本规划,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年度实施计划,重建关键目标纳入企业考核体系。省通信管理局负责协调本省通信运营企业的恢复重建和督促检查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灾区省政府共同部署对重建规划的中期评估,针对面临的新形势、遇到的新问题,适时调整重建规划。
(二)完善应急通信体系
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国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强系统调整,细化各级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强化指挥调度流程,建立畅通高效的跨部门协调、企业间联动配合机制。加强应急通信管理和培训、演练机制,充实和强化应急通信保障管理和专业队伍。
加快应急通信能力建设。适度调整和落实《全国应急通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应急通信重点建设项目,提升交通、电力中断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大对卫星通信网络的扶持,研究论证低成本、广覆盖、安全可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建立应急通信多元化投资渠道,中央、地方与企业投资相结合,共同推动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三)加强资源共享协调
探索建立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委研究制订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标准体系,以及监督、检查、考核的管理办法;联合地方政府出台鼓励资源共享的优惠政策。
加强重建规划实施过程中资源共享的指导。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协调机制,成立由省政府、省通信管理局和企业参加的共建协调组,省通信管理局负责共建共享具体协调工作。统筹协调灾区各运营企业通信网络建设,以异地重建区域为重点,加大基站、杆路、线缆、管道、局房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推进力度,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示范区。已经达成共建、共享协议的项目,由省通信管理局督促落实。
(四)鼓励网络节能降耗
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节能降耗标准工作,推进将节能降耗标准纳入通信建设标准。结合灾区的能源、资源特点,优先研究适于灾区使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标准,开展必要的试点工作。
在重建规划的实施中,鼓励采用多种方式降低能耗。推广环保节能型材料的使用,推广机房的标准化建设,加大智能通风和智能散热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优先选择低功耗、高集成度、低重量、高能效比的网络设备。引入电源、空调等配套设备的节能降耗技术。加大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力度。
(五)切实保障重建资金
充分发挥通信行业“全程全网、全国一盘棋”的优势,由通信运营企业集团总部建立政策倾斜机制,通过资金、物资、人力和制度倾斜,集中力量加大对本企业受灾严重地区通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支持力度。鼓励灾区受灾企业发挥恢复重建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适当利用信贷资金等渠道筹措恢复重建资金。积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应急通信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需求参与规划、适当投入。
通信基础设施地震灾后重建工程总投资为194.9亿元,其中,公用通信网重建投资189.9亿,应急通信投资5亿。
专栏8 重建投资规模
(单位:亿元) 四川 甘肃 陕西 合计
中国电信 77.8 6.2 3.3 87.3
中国移动 53.0 8.0 5.1 66.1
中国联通 33.3 2.8 5.3 41.4
合计 164.1 17.0 13.8 194.9

(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依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等文件规定,积极落实国家在财政、税收、信贷、融资、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快设施重建步伐。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部门经常性预算方面,向应急通信、灾区通信监管设施恢复重建上倾斜;在统一安排的全国性建设项目规划布局中,加大对灾区的保障和倾斜力度;鼓励灾区先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试点,活跃灾区通信运营市场。
灾区各级政府将尽快确定本行政区内的城乡规划,积极推动通信基础设施的灾后重建,把通信局房、管道、基站等纳入城乡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在灾后重建中严格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在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建设中预留通信管道等资源,并允许通信企业以成本价共享;规范通信建设用地赔补工作,酌情降低赔补标准;简化局房、管道、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的用地、建设审批手续,加快审批流程;支持通信基站选址工作,协助协调选址、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保证灾区通信设施电力供应,协调加快电力报装程序,开设绿色通道,缩短通信建设周期;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帮助解决油料供应。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教办[200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去年招生810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达到860万人。现就做好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通知如下: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力度,在安排200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计划时,原则上各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都要大于普通高中,要把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低,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不协调的地区,要通过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努力做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要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二、积极推进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充分利用东部和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优势,面向西部和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是统筹区域、城乡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扩大招生规模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机制和政策措施。开展东部对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原则上应由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西部地区招生,其收费标准应按照西部生源地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标准执行。各地要多渠道筹措并安排经费,对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规模较大、对学生补贴力度大的学校给予适当经费补助。有条件的地区,要对西部农村跨省就读学生的交通和生活费用给予适当补贴。中部地区也要积极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

  三、扩大招生范围,办好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

  面向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退役士兵、生产服务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乡劳动者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既是完成今年招生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范围。进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积极面向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招收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的,要纳入当地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统一管理,计入当地年度招生统计范围。

  四、切实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

  各地要进一步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机构,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招生工作平台。要把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作为统筹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要树立大局意识,克服部门和地方保护倾向,提高工作效能,增强服务能力,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提供公平、公正、有序的招生环境和优质服务。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补录和统计截止时间,原则上到11月10日。

  五、加强招生管理,规范招生秩序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招生资格审查并公示,根据办学条件,确定招生规模。鼓励办学条件好的学校,特别是近年来得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的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调控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的招生规模。要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肃查处有偿招生问题,对招生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健康开展。

  要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严格实行招生资格、招生计划与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等制度,加强对招生情况的监控和管理,保证招生录取结果的真实准确。各地教育行政和招生部门在招生录取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新生电子档案,实行学籍电子注册制度,严格按照招生录取审批后的新生名册建立新生电子学籍。

  六、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农村学生免费工作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的管理。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要为其申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农村生源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纳入国家资助政策范围;接受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前三年注册中等职业教育学籍,农村生源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跨省及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招收的学生,在就读学校注册学籍,在联办学校备案。学生转学进入联办学校,由联办学校为其申报学籍,原就读学校随即注销其学籍,国家助学金均由学生所在就读学校负责申请发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生资助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学籍和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有关要求,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的相关工作,加大对这项惠民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少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七、完善招生工作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各地要按照我部有关要求,做好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招生计划分解落实工作,确保招生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招生工作目标管理机制,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各级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要完善招生激励机制,把中央和省级职教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与各地及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任务完成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要与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关项目挂钩。对招生措施得力,任务完成好的地方和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60万人的目标,是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确保今年招生任务的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九年三月十日
  附件:
  1. 2009年度分省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招生计划.doc
  http://www.moe.edu.cn/edoas/xinxichayue/showaccessory.jsp?fileid=1238121697844350&filetype=application/msword&filename=2009年度分省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招生计划.doc&filetypeclass=1